有机产品知识
1.有机
这里的“有机”是指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而非“有机化学”,根据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2019)的规定,有机产品是指有机生产、有机加工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
有机标准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于加工、贮藏、运输、包装、标识、销售等过程中,也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
2.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二十世纪发源于欧洲,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并能提供更加安全和营养的食品,因此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有机农业还有助于解决土壤侵蚀和土质下降,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近几年来,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下,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领导以有机农业概论及农业和外贸等部门的积极参与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并在迅速发展。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生态破坏区的治理和恢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3.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和销售,并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早期仅限于供人类食用的种类,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调料等,一般称为“有机食品”,近年扩大到了有机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生产资料、动物饲料等领域,因此统称为“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原料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第二、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产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标准要求;第三、生产者在有机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可有完善的追溯体系和完整的纪录;第四、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4.转换期
转换期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有机产品的“纯洁”。有机产品转换期是指从开始实施有机生产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之间的时段,如已经使用化肥农药后一般要经过2~3年的过渡期才能转为正式的有机农场。而在转换期间生产的产品,只能叫做“有机转换产品”。
5.平行生产
在同一生产单元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的、转换期的或常规产品的情况。有机农业标准允许在同一个生产单元中可同时生产易于区分的有机和非有机植物,但该单元的有机和非有机生产部分(包括地块、生产设施和工具)应能够完全分开,并能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与非有机产品混杂和被禁用物质污染。
6.缓冲带
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如果有机生产区域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情况,则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缓冲带。建立的缓冲带是为了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邻近地块的污染。
7. 有机码
有机码是有机产品的“身份证”。为保证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国家认监委要求认证机构在向获得有机产品的企业发放认证标志或允许有机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印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前,必须按照统一编码要求赋予每枚认证标志一个唯一编码——有机码,作为有机产品的身份证。有机码由17位数字组成,其中认证机构代码3位、认证标志发放年份代码2位、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12位,并且要求在17位数字前加“有机码”三个字。每一枚有机标志的有机码都需要报送到“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址http://food.cnca.cn),任何个人都可以在该网站上查到该枚有机标志对应的有机产品名称、认证证书编号、获证企业等信息。

示例: X X X








(一)认证机构代码(3位)
认证机构代码由认证机构批准号后三位代码形成。内资认证机构为该认证机构批准号的3位阿拉伯数字批准流水号;外资认证机构为:9+该认证机构批准号的2位阿拉伯数字批准流水号。
(二)认证标志发放年份代码(2位)
采用年份的最后2位数字,例如2019年为19。
(三)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12位)
该代码是认证机构发放认证标志数量的12位阿拉伯数字随机号码。数字产生的随机规则由各认证机构自行制定。
8.有机生产三要素
从国际有机产业发展来看,有机生产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二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三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保持生产体系持续稳定。
9.有机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子。作为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具有良好农业生产环境的地区。生产基地应避开繁华的都市、工业区、交通主干道、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厂等,特别是上游或上风口不得有有害物质或有毒气体排放。
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的大气标准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水质量标准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土壤标准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
10.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
有机农业是当今人们在对自然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虽然不允许使用现代常规农业中使用的化学合成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转基因技术等,但绝不是退回到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有机农业具有传统农业的优点,仅排斥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的生产技术和物质,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包括抗病品种的选择、轮作、间作、套作技术、设施农业、微喷灌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等,以达到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品质与产量的目的。
11.有机产品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关系
有机食品是有机产品的一类,有机产品还包括棉麻、竹、服装、化妆品、饲料(有机标准包括动物饲料)等“非食品”。目前我国有机产品主要是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蓄产品、水产品及饲料等。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响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调料等。有机生产位于食品种类顶端,生产过程非常严苛,严禁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及转基因技术,绝对天然健康。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依据的是农业部绿色食品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对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通常比无公害标准要严格。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12.有机产品价格高的原因
目前,我国有机生产、加工及运输、销售产业链发展还不十分成熟,有机产品在生产、劳动力投入、质量管理等过程中的成本较高,有机产品较常规生产产品产出较低,且常规农场要转变为有机农场需要有2~3年的转换期,因此,有机产品的售价一般都比普通产品价高。而常规生产的产品价格并没有完全考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与农药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成本。
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产品中没有化学农药的残留,对健康有利,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利;有机农业提倡保持产品的天然成份,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使得瓜果蔬菜变得有滋有味;有机生产过程要求可追踪、可追溯,是一种可以信赖的产品;另外有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碳的排放。选择有机产品,也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13.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产品认证是指认证机构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以及《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对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评价的活动。在我国境内销售的有机产品均需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
14.有机产品认证流程
想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需要由有机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或者其认证委托人向具备资质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提出申请,按规定将申请认证的文件,包括有机生产加工基本情况、质量手册、操作规程和操作记录等提交给认证机构进行文件审核、评审合格后认证机构委派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进行生产基地(养殖场)或加工现场检查与审核、并形成检查报告,认证机构根据检查报告和相关的支持性审核文件作出认证决定、颁发认证证书等过程。获得认证后,认证机构还应进行后续的跟踪管理和市场抽查,以保证生产或加工企业持续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要求。进行现场检查的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应当经过培训、考试、面试并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注册。
有机产品认证流程图
15.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鉴别
目前,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仅一种:中国有机产品标志。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应当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在2014年之前,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还包括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志,现已注销。
获证产品在使用中国机产品认证标志同时,还应当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标准该枚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其唯一编号(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或者其标识。



我国的有机产品标志涵义:形似地球,象征和谐、安全,圆形中的“中国有机产品”和“中国有机转换产品”字样为中英文结合方式,既表示中国有机产品与世界同行,也有利于国内外消费者识别;标志中间类似种子图形代表生命萌发之际的勃勃生机,象征了有机产品是从种子开始的全过程认证,同时昭示出有机产品就如同刚刚萌生的种子,正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种子图形周围圆润自如的线条象征环形的道路,与种子图形合并构成汉字“中”,体现出有机产品植根中国,有机之路越走越宽广。同时,处于平面的环形又是英文字母“C”的变体,种子形状也是“O”的变形,意为“China Organic”。
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字样。
获证产品(如为加工产品,有机成分需在95%以上)应在产品的最小包装上使用有机产品国家标志及其唯一编号(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或者其标识。
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应当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范围、数量内使用,每一枚标志有唯一编码,可在国家认监委“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址:http://food.cnca.cn)查询该编码。
16.有机产品真伪的辨别
首先,消费者在购买有机产品时,应当查看产品或产品销售包装上是否使用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志,并同时标注了有机码、认认证机构名称或标识,也可向销售单位索取认证证书、销售证等证明材料,查看所购买的有机产品是否在证书列明的认证范围内。同时,还可在国家认监委“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址:http://food.cnca.cn)中查询该有机码对应的产品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食品中农药和化肥的残留量大大低于普通食品。尽管一些研究人员和消费者认为有机方式生产的食品在口感和营养方面比普通食品要好得多,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指标能区分出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至于外观,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没有明显区别,有时有机食品卖相甚至要差一些。
另外,由于价格较高,并且认证、质量控制程序较复杂,有机产品与普通产品的营销渠道也存在不同。建议广大消费者到有机产品专卖店、大型商场、超市购买有机产品,尽量不要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或在不可信的网站购买有机产品。
17.有机产品追溯体系
为保证有机产品的完整性,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者应建立完善的追踪系统,保存能追溯实际生产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如地块图、农事活动记录、收获记录、加工记录、仓储记录、出入库记录、运输记录、销售记录等)以及可追踪的生产批号系统。
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生产、加工单位或者个人,从事有机产品销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和经营过程中,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跟踪检查体系和生产、加工、销售记录档案。
18.我国有机产品认证规定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7号令是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以及有机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活动的规章;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如何开展认证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和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GB/T 19630-2019)是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销售和管理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19.政府部门采取的监管措施
国家认监委负责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工作。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统称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所辖区域内有机产品的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开展监督检查的方式主要有:对认证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对获得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检,对产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等。
20.假冒有机产品的举报(投诉)渠道
有多种方法可以投诉和举报,一是向认证机构进行投诉;二是拨打12365、12315向所在质监、工商部门投诉举报;三是可以向国家认监委进行投诉举报,国家认监委投诉受理电话为:010-82262671。
21.我国对进口有机产品的要求
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进口的有机产品应当符合中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并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未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ORGANIC”)等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22.有机产品销售企业质量控制方法
(1)建立销售台帐和索证
①应当建立有机产品销售台帐,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供货企业、进货数量、进货数量、销售数量和库存数量以及各种证件号等基本信息,进货凭据留档备查。
②索取每一个有机产品的认证证书,获证企业营业执照、OS证书(必要时),供货企业营业执照、本批有机产品《销售证》等(其他证照从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检查
①凡销售的有机产品,必须有相应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产平认证证书仅对证书规定的证书持有人/生产企业/基地有效、产品种类、产品数量有效。
②核实有机产品的实际生产企业是否与证书上规定的生产企业/基地一致,不得将采购于其他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标注本企业厂名厂址并以有机产品进行销售。
③逐一核查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种类,与实际销售的有机产品的符合性。
④按期汇总核算同类产品的销售数量,不得超出认证证书上核定的产量,汇总统计附在销售证后备查。
⑤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真伪可上“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址:http://food.cnca.cn)查询。
(3)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检查
①销售的有机产品实行“双标志”。获证产品应在产品的最小包装上使用有机产品国家标志及其唯一编号(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或者其标识。
②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ORGANIC”),或“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4)有机码检查
获证产品最小包装上必须有唯一编号的17位有机码,组成如下:

示例: X X X








认证码机构代码3位,认证标志发放年代代码2位(年代的后2位),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12位。
任何个人都可以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http://food.cnca.cn/)上查到该枚有机标志对应的有机产品名称、认证证书编号、获证企业等信息,可与证书信息核对。
(5)其他
①产品其它标识标注
有机产品标识标注除应符合有机标准要求外,还必须符合《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等的要求。
②有机码损坏后的处理
销售企业不得擅自拆除分装有机产品。对包装损坏等一些确需重新包装,导致有机码破损的,需填写有机码报废登记表,保存备查。
23.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特点
有机农业并不等同于单纯的传统农业,而是强调科学管理。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包括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间套作技术,创造平衡自然环境,建立轮作体系,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将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保持农业的可持续性;采用合理的耕作指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
24. 有机对土肥水的要求
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的选择,要求近三年没有用过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没有受过重金属的污染。灌溉、生产用水和大气符合有机标准要求。此外,还要求生产基地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丰富的有机肥源。
25. 有机对土壤肥力的要求
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肥沃健康的土壤,耕作层深厚,土层结构良好,透气性适宜,有机质和养分丰富。因此,有机作物基地土壤管理就是要千方百计培肥土壤,提升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健康水平,这也是有机农业对基地土壤管理的基本要求。
26.有机农业对肥料的要求
(1)允许使用的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
有机农业允许使用天然来源并保持其天然组分的矿物质肥料,允许使GB/T 19630-2019《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和管理体系要求》附录A中的物质,包括植物来源、动物来源、矿物来源、微生物来源的物质。使用未列入附录的物质时,应获得认证机构的许可。
(2)禁止使用化肥
有机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可以使用秸秆、绿肥、木料、树皮、锯屑、饼粕等植物来源肥,腐熟的鸡粪、猪粪、牛类等禽粪便等动物来源肥,磷矿粉、钾矿粉、硫磺、硼砂、石灰等矿物来源肥,以及微生物发酵肥等微生物来源肥。
(3)有机农业中土壤培肥方式
健康和肥沃是有机农业对土壤的基本要求之一。要通过适当的耕作与栽培措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可使用有机肥来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平衡营养和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如使用动物粪肥、堆肥、厩肥、沼液沼渣、矿物肥、微生物肥料和经过评估的有机肥。
(4)外购肥注意事项
在内部肥料供给不足时,可使用有机国家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采购和使用外部来源的商品肥料时,使用前还需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得到许可后才能使用。还要关注重金属、隐形化学成分、转基因成分、农药残留、未充分腐熟等风险,避免造成对有机地块的污染。
27. 有机生产病虫草害防治原则和主要方法
有机生产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应用农业的、生态的、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草滋生和有利于自然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农业措施有种子消毒、清洁田园、及时灌排水、合理施肥、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等害;物理措施有果实套袋、防虫网等方法;生物防治措施包括购买商品化的害虫天敌,如:赤眼蜂、捕食螨等。
有机生产中病虫草害防治应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或人工除草等物理措施。灯光诱杀害虫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物理防治方法。黄色粘板可诱杀蚜虫、粉虱等;蓝色粘板可诱杀蓟马;糖醋液可诱杀地老虎等夜蛾类;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菜蛾和夜蛾类害虫。另外还可采用昆虫性外激素进行诱杀。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害虫天敌的保护、繁殖和释放,重点是害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必要时可以购买商品化的害虫天敌。要注意保护害虫天敌昆虫的栖息地,可通过多样性的作物布局或成片种植乔木和灌木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场所。目前商品化的害虫天敌有赤眼蜂、捕食螨、肿腿蜂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赤眼蜂。
28.有机生产对种子的要求
包衣种子所使用的化学农药会带来环境污染、对有益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等问题。有机生产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包衣种子,除非进行包衣的物质是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例如微生物包衣种子。有机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包含转基因成分的种子和种苗,有机农场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
在有机生产中,要求使用有机种子、种苗等植物繁殖材料,因此应在有机种植中做好留种或到有机种子专卖店购买。在没有或无法获得有机种子、种苗等植物繁殖材料的情况下,可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种苗或植物繁殖材料。有机生产中要选择适于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抗虫的品种。
29.有机生产防污染、防混淆措施
当存在平行生产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机产品、有机转换期产品和常规产品发生混淆,避免有机产品受到禁用物质的污染。要建立平行生产管理体系,地块使用的肥料和药物要有记录;收货与包装要由专人负责;仓库应划出特定的有机区域来储藏有机产品并做标识;加工厂应该尽量设立有机产品加工专用车间或生产线,并严格做好记录;曾经运输过常规产品的车辆,在运输有机产品前,车辆必须清洗干净并在运输车辆上张贴专门的有机标志或标识。
30.有机产品要做到简约包装有机产品的包装通常使用木、竹、植物茎叶和纸等可生物降解和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和容器应是食品级的。包装材料中禁止含有杀菌剂、杀虫剂、防腐剂、熏蒸剂、可迁移的荧光剂以及转基因改造生物等物质。禁止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袋或容器盛装有机产品。包装应简单、实用,避免过度包装,并做到对人和环境安全、可降解和可重复利用,不能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31.为什么做有机?
发展有机产业,能够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市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关爱健康的意识,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快速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